“好茶不怕细品,好事不怕细论。”但伴随人们对于名优茶叶的需求和追捧,茶叶市场的一些乱象初见端倪。最近,北京市消费者协会针对龙井茶的比较试验就揭露了“好茶”背后的真问题。

北京市消协对北京市场和电商平台销售的45款龙井茶进行的比较试验显示,近半数龙井茶存在问题。有的以次充好、虚标等级,有的用其他产地茶叶假冒龙井茶,还有的存在农药残留超标,更有4个假冒西湖产地的龙井茶,且价格不菲。

自2008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来,每逢新茶上市,围绕龙井茶假冒的问题就屡屡出现!品级是衡量茶叶质量的重要参考之一,一级龙井茶的售价和普通龙井茶的售价相差好几倍,为赚取高额利润,一些厂家以次充好、蒙骗消费者。

按照国家规定,西湖龙井一级产区不过6800多亩,春茶产量最多不过八九十吨,而市场上打着西湖龙井旗号的茶叶远远超过此数,不少茶叶厂商依靠“傍名牌”卖出高价,获利不菲。

市场经济的基础是诚信。人们之所以认准“龙井茶”这个金字招牌,靠的也是其品质形成的市场口碑和信任保障。龙井茶作为地理标志产品,意味着其产地、等级、茶叶形态等都有严格规定,以次充好、以假充真等做法,长远来看无法建立企业发展的信任基础。这些乱象更为要紧的是,会对品牌造成不良影响,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。

行业乱象靠个别老字号企业的努力难以奏效,必须通过法律亮剑、治理升级,让诚信市场回归。2015年,龙井茶商标持有者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曾取消35家企业的商标使用权,并将两家企业告上法庭。这是我国第一例诉龙井茶商标侵权案,用法律来捍卫权益,可谓解决问题的思路之一。

龙井茶乱象屡禁不止,管理上也存在缺失。现有的品级制度对于茶叶定价影响颇大,评价机制是否客观公正、具有权威性是关键,但茶叶品级如何确定,很多地方模棱两可。而且消费者购买茶叶,大多通过标签信息进行判断,出现假冒行为如何投诉、惩处?这些都需要不断完善,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办法。

中国是茶叶生产大国,也是茶叶消费大国,丰富多元的茶叶资源造就了各具特色的茶文化、茶品牌。一款名优茶叶赢得口碑,离不开独特的地理环境,更离不开精益求精的制作、坚守如一的标准。不被眼前利益裹挟,用诚信描摹市场行为的底色,才能呵护好宝贵的天然茶香,更让品茶拥有多味的美丽。